【媒體聚焦·楚天都市報】春風裁剪作華裳

發布者:sscm發布時間:2024-05-10浏覽次數:100

    

  /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 王永勝
    文/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 周治濤 通訊員 徐芳芝 實習生 黃瑞希 

       衣袂翩跹,霓裳如夢,當青春遇見漢服,會留下誰的故事?

       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,加入學生社團——九夏漢文化社,青春與青春相遇,就從一件件漢服開始。

  

在校園漫步,展示漢服之韻

  

學漢繡技法,體悟匠心巧思

  

在工作室内,感受技藝之美

  

于花間起舞,透出青春活力

  

名師輔導課,傳承文化精粹

       在18歲的年紀,一件美麗的衣裳能裁剪出少女的心事。

       就讀于該校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付美琳,剛剛接觸漢服的設計制作,心裡已經開始設想,能穿上自己裁剪的華裳,去約會春天。

       甚至在商場看中一條馬面裙,也能激發她創作的熱情,自己找資料了解版型,按照自己的身形比對進行改制。加入社團,也讓她有機會與更多同學一起,學習和創作。

       不僅僅是技藝的交流,一件件漢服也如同相框留存青春。

       學習時尚表演與傳播專業的蔡暢,大一時就加入了九夏漢文化社,從校内的雅集之約,到校外的文化會展,都活躍着她青春靓麗的身影。       

      “不僅僅是好看,更多的是華裳之下的文化自信。”作為社團負責人,蔡暢會花更多的時間學習漢服、漢文化的知識。

       大家感受漢服之美,也傳播漢服之美。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們,時常相約一起,身着漢服,晨讀經典,拜谒山河。

       校園生活,也能在科技時尚的當下,與複古文藝的曆史中,來回穿梭。

       從技藝到風采,漢服之美賦予大學生們的意義,還有很多。

       比如個性。社團唯一的男生彭達,剛開始穿上漢服還有些羞澀無措,現在已經可以大方坦然接受大家的目光。

       在漢服文化圈,大家通過着裝漢服,表達情感認同,而像彭達一樣,喜歡漢服同袍的男生則比較小衆,更容易受到關注。

       “被關注也是一件好事,将傳統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,能影響更多的人。”在彭達看來,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。

       詳情請見:春風裁剪作華裳


版權所有 3044永利集团(中国)有限公司 學院辦公電話:027-87766655 招生電話:027-87766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