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目新聞記者 周治濤
攝影記者 王永勝
通訊員 陳峰 徐芳芝
實習生 黃瑞希
走進孔莉老師的辦公室,茶幾上的“逗号尺”格外顯眼,面對記者的好奇,她随手拿起尺子就測量起記者袖弧的尺寸。作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時尚傳媒學院副院長,以及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湖北省基地負責人,孔莉對教學工作的敬業精神深深影響着身邊的同事,近年來,在她的帶領下,一大批學生頻頻亮相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和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,成為湖北服裝專業職業教育的一張名片。
一個學生的背影讓她眼眶濕潤
在進入武職任教之前,孔莉的經曆頗為豐富。大學畢業後,孔莉成為了一家服裝企業的設計師,負責男裝的設計、制版,因為工作需要在日本一待就是三年,回國後就任甯波外企經理,2004年才回到家鄉武漢。
“因為這段職業經曆,讓我看到了中國服裝産業技能人才與國外産業人才存在的差距。”孔莉介紹,憑借豐富的職業經曆、出色的專業水準,通過人才引進,成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一名專業教師。但是一段時間下來,孔莉發現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存在明顯的技能“短闆”,通過藝考入學的學生偏重設計,但動手能力弱,中職3+2的學生會裁剪,但創新設計能力不足。如何培養出綜合水平拔尖的人才,讓孔莉十分頭疼。2010年,孔莉以學院的校企合作項目為契機,組織兩個專業跨班組隊,在企業實戰中,項目小組負責從産品設計、面料選擇、制版到最後的成衣系列交付,以此鍛煉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、全面提升專業技能綜合運用的能力,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。
當時,班上有個名叫姚玉玲的學生,讓孔莉印象深刻。姚玉玲為了參加技能比賽十分刻苦,“有一天夜深了,版房的燈還亮着,我去巡查,看見個子小小的她還撲在地上裁布打版。”那一刻,孔莉的眼眶濕潤了。為了讓專業特長顯著的學生,能夠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,孔莉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指導她們。姚玉玲也不負衆望,在當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斬獲一等獎。“姚玉玲現在自主創業,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了。”孔莉十分驕傲地介紹,如今她們仍然保持着聯系。以賽促學,以賽促教,2019至2023年期間,孔莉帶領學生在各項職業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,學生共獲得國家級獎項13項、省級獎項29項、行業協會獎項20餘項。
把競争對手變成了團隊夥伴
從專業老師到專業帶頭人,再到教研室主任,一步步走來,孔莉堅信隻有打造優秀的教師團隊,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優秀的學生。
2018年,孔莉帶領學生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時,結識了當時還在鄂州一所職業大學任教的年輕老師王莉詩。“她是一位非常有能力、有拼勁的年輕老師。”孔莉回憶,在競賽中王莉詩老師是競争對手,但是比賽結束後她卻一直在思考,學校服裝專業的發展,迫切需要這樣的團隊夥伴。在孔莉的多次邀請之下,王莉詩在2021年通過公招考試入職,加入孔莉的團隊,很快便承擔起競賽訓練組織工作,帶領學生征戰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。“最初我很膽怯,會自我懷疑,擔心是否能夠适應,是否能夠勝任工作。”王莉詩坦言,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工作節奏很快,在孔莉老師的引領下,團隊的凝聚力強,戰鬥力強。
近年來,在不斷沖擊高級别賽事中,她接觸到很多國内各領域的頂級專家,獲得了更多的學習機會。2023年,王莉詩和孔莉老師一起,帶領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斬獲一等獎,她也破格升為副教授。
50歲沖上賽場和同事并肩實戰
做學生的引路人,做老師們的表率,這是孔莉從教20年一直堅守的工作準則。
2021年湖北省教師能力大賽報名時,面對年輕老師不願參賽的膽怯和猶豫,面對參賽團隊的“求助”,孔莉放下手頭的工作,積極地帶頭參賽,并獲得了湖北省教師能力大賽一等獎。“50歲了還能站在賽場上比賽,證明我沒老,記憶力沒差,眼睛沒花。”看着賽場上一個個二十幾歲的年輕面孔,和他們同台競技,孔莉覺得很幸運。孔莉坦言,她參加賽事不是為了出風頭,賽程時間長,且結果也不确定,讓年輕老師望而卻步,孔莉明白他們的顧慮,她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,但是通過技能競賽,能培養教師的實戰能力,提升教學團隊的專業技能水平,這是非常值得的。
讓孔莉欣慰的是,近年來團隊先後斬獲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(國賽精選)金獎,多人入選世界技能大賽時裝技術項目國家集訓隊,還培育國家技術能手1人,湖北省技術能手10餘人,武漢工匠1名,武漢市技能能手4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