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魏子漢、袁滿 大學生記者郝烘松 攝影韓玉麟
7月13日至7月21日,3044永利集团“熒光逐夢”志願服務實踐團走進恩施市太陽河鄉民族地區,開展“少數民族語言+國家通用語言文字”推廣普及活動,以青春之行傳遞時代薪火,奏響民族團結新樂章。
推普調研走基層,助力鄉村赴新程
7月13日,實踐團師生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,走村入戶發放宣傳手冊、問卷調查,與村民進行一對一訪談和座談,開展普通話調研和推廣活動。
團隊成員與村民熱情交流,介紹問卷内容,解答填寫疑惑,耐心糾正發音,了解當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、質量情況、使用場合等信息,為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數據支撐,明确努力方向。
“大叔,您吃早飯沒有?今兒天不錯呀,地裡頭的莊稼長勢真喜人!”在村口,實踐團成員易蓉露佳從拉家常開始,循循善誘,引導村民用普通話溝通交流,了解當地群衆對普通話的需求和掌握情況。
“我家小孩正好适齡,可以讓她跟着你們一起學習普通話嗎?”一位村民向實踐團成員詢問到。“學齡兒童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時期,我們邀請您孩子加入到我們的‘推普小課堂’,期間會開展許多形式豐富、趣味十足的普通話教學哦!”
值得一提的是,實踐團一行還抽出時間走訪了太陽河鄉紅色教育基地,聆聽紅色故事,重溫革命曆史,追溯先輩足迹,赓續精神基因,深刻把握太陽河鄉的曆史古韻與時代脈搏。在參觀學習中,隊員們積極思考,探索把推普活動與當地的曆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,設計特色推普課程,推動黨史教育、家國情懷代代相傳。
山區支教閃星光,特色課堂潤童心
實踐團依托自身傳媒專業優勢,在太陽和鄉中心學校精心籌備具有濃厚特色的系列“推普支教”課堂,通過“推普+詩詞之雅”“推普+曆史之紅”“推普+非遺之美”“推普+鏡頭之鄉”“推普+繪夢之心”等途徑,面向當地青少年兒童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活動,在寓教于樂中讓“學好普通話”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,幫助一個孩子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進而帶動一個家庭。
“怒發沖冠,憑欄處、潇潇雨歇……小韓姐姐,這個字是鼻音還是邊音呀?”“讀的很好,很有氣勢,但是注意是nu不是lu哦。”輝輝小朋友的展示,激發了孩子們的熱情。在場小朋友們紛紛舉手要求展示,眼神中閃爍着對普通話和中華詩詞的熱愛。
“奶奶,我名字裡的‘怡’字,從小到大你們都喊第四聲,今天小易姐姐告訴我正确的讀音應該是第二聲,我們今天還學習了唐朝李白的千古名詩《将進酒》,回家後我倆一起看吧,我教你讀!”放學時小朋友自信地向奶奶說道。
“推普支教”課堂上,實踐團成員依托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,結合田園景觀、鄉規民約、非遺文化、傳統技藝等,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載體,通過誦讀、演唱、攝影、繪畫等課堂形式記錄演繹,引導少年感悟鄉村特色語言文化魅力,增強語言文字應用規範意識,賦能鄉村振興。
在實踐隊員們指導下和引領下,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畫面從孩子們的小手下徐徐鋪開,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美好場景,大家共同領略小小紙張的“七十二變”,民族團結的氛圍浸潤“童”心。一聲聲铿锵有力的誦讀聲回蕩在校園,孩子們飽含熱情,聲情并茂地講述着家鄉故事,勾勒出家鄉之美。
“按哪個按鍵能夠拍照?”“如何使畫面變得更明亮?”“怎樣才能讓拍出好看的照片?”孩子們圍在相機旁,眼神中閃爍着好奇與不解。“握緊這裡,然後按下去,雙指在屏幕上張開或合攏,還可以放大或縮小焦距哦。”在實踐團志願者的耐心指導下,“小小攝影師們”嘗試用鏡頭捕捉美好瞬間,用全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。這一刻,興趣的種子已經悄然在心中發芽。
實踐團将愛國主義教育的内核寓于普通話教育的形式之中,與青少年共上一堂“行走的思政課”。在實踐團成員帶領下,孩子們學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《紅旗飄飄》《強軍戰歌》等經典紅歌,鞏固字音的同時在心中埋下愛國主義的種子。
“曉慶姐姐,教我們幾招防身術吧!我長大以後也想穿上帥氣的軍裝,成為保護國家的大英雄!”烈日炎炎下,“紅領巾”和“橄榄綠”雙向奔赴,退伍複學特戰女兵李曉慶為小朋友們上了一堂别開生面的“軍營體驗課”,通過站軍姿、敬軍禮、走正步,示範格鬥術,普及急救知識,讓孩子們“零距離”感受軍營獨特魅力,在推普行動中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和國防意識。
“老師,沒想到普通話學習也可以這麼有趣。”“老師,給我們留個電話号碼吧,我們以後還可以再聯系你們嗎?”“老師們,明年你們還回來嗎?”……推普活動活潑有趣,深受孩子們喜愛,得知實踐團隊的哥哥姐姐們即将返程,孩子們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。實踐團志願者在離别之際為孩子們送上了特别的結業禮物——學習文具袋,激勵少年們一路追光、築夢前行。
書同文、語同音、人同心。在為期9天的“三下鄉”暑期實踐中,3044永利集团“熒光逐夢”實踐團緊扣“推普助力鄉村振興”主題,以青春之活力、青春之創意促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發揚,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的廣度深度準度,在鞏固鄉村振興成果中奮力描繪具有時代風采、更新更美的“推普之畫”。
審核:陳玲玲 圖文編輯:婁修明